6月24日,作为一个复读学校的办学者,虽然每年都经历高考成绩的发榜,但是却还是那么的期待与忐忑。今年,我校王忻然同学取得了388分A+A全省排位240多名的优异成绩,继去年胡黛琳同学(397分A+A+)再次斩获南京高考复读最高分。这个成绩,自然让我们很开心,很欣慰。
老实说,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学生勤奋、刻苦的结果,当然运气也不错。但是,冷静想想,为了把握好这份好运,其实我们的团队还是付出了很多的经验、智慧和辛劳。我反思了一下,之所以我们能够恰当的抓住这个机遇,与我们师资团队的构建、教学模式的设计还是息息相关的。
第一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在于选聘真正优秀的名师严师。
我在办学之初,对师资选聘确定了几个原则:
1、地区:省内教育相对发达(其实就是应试教育搞得好的)南通、泰州地区;
2、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优先,至少是老牌四星级高中;
3、年龄:55岁上下到60岁左右,一直在教学一线;
4、其他:子女在宁定居发展优先,在原学校担任领导干部的不要。
在这样的原则下,我发现我的师资团队有这样的共同点,他们都在原学校曾经担任过重点班的教学工作,都曾培养过清华、北大、复旦等一流名校的优秀学生,而且他们自己的子女也足够优秀,他们的子女基本都是当年考取985院校,有的目前在国外读博。
这样的老师,他们不光业务基础扎实、经验丰富,而且他们带过一流的优秀学生,他们对一些相对高分的复读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驾轻就熟。对于一些高分复读的同学,其实他们在具体的知识模块上的缺失并没有什么,基本能力也是没问题,那么复读这一年着重需要解决的更多的是一些细微之处的完善与修复,所以他们往往需要的不是老师的常规讲解与看管,而是在一个更高层次的引领与启发,这就对老师的业务水平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老师水平一般,这类相对高分学生往往挑刺、不买账,师生互动与配合自然差了很多。而足够优秀的老师,他的业务水平、他的人格魅力可能很快就能让学生折服,在此情况下,师生互动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学习效果自然有保障。记得今年最高分王忻然同学爸爸曾告诉我,女儿在与我们老师经过几次接触之后(还没开始上课),她已经被李老师给折服了。有了这种折服,后期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非常有利了。该同学对数学一直不感兴趣,平时也讨厌数学,有时候我们往往会请语文李老师给她做思想工作,为了自己未来的理想与抱负,当前必须要面对数学,把这个关过好,教会她如何处理自己的人生梦想与当下现实的关系等等。
第二点是注重阶段检测后的分析评估。
对于学习,总结反思真的非常重要,有人这样说考试其实就是套路,在应试教育下,答题策略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就是要在不断的考试之后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套路。大多学生并不太会进行总结反思,所以我们在每次考试结束后,会指导学生就本次考试进行分析评估,老师和学生一起查找问题,制定下一阶段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有较好基础的同学来说,这个阶段分析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个层次的同学想要提升自己,绝不是靠简单的刷题所能解决,需要学生更加理性的学习,要勤于思考,在埋头往前跑的过程中,也要适当驻足思考,这样才能走的更远更高。我们老师对这类同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光只想着自己,还要想着命题人、阅卷人。什么意思?想着自己,很好理解,作为个体你需要足够的自信,需要努力。想着命题人是因为你需要知道命题人想考察你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考你?在一些题目中会给你挖什么坑?会用什么样的题目拉开档次?想着阅卷人也不难理解,作为答题者,你需要了解阅卷流程,需要了解阅卷人喜欢看什么样的试卷,什么样的表达和书写能够更大程度上取悦于他,你需要尽量照顾他的阅卷情绪。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也是一种套路。
第三点敏锐洞察,精准判断,科学指导。
高分段复读的同学,往往都已经有了在常人看还可以的甚至还不错的学校录取了,但是与自己的心理预期还有较大差距。他们在复读的时候,其实大多数承受着比一般同学还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情绪波动。
所以在复读这一年,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是否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是否能够精准判断进而科学指导就非常重要了。我记得几乎是每次考试之后,班主任翟老师总会找这些孩子个别交流,一方面是深入分析学科学习,另一方面也会与他们交流近期的思想。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翟老师能够在日常的交流和观察中,敏锐的洞察学生思想情绪的状况,在刚刚有一点苗头的时候,就能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化解。
其实对于这些相对优秀的学生而言,我们在常规管理的原则下,会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的一些个体差异,说白了,就是允许有一些小特殊。就像今年的王忻然同学,我们允许她选修课选择性上课,包括在高考前允许她提前结束回家等等。对于这类同学,心态调整更胜于时间管控。
第四点我觉得还是有一定作用和影响的,在于对备考信息的搜集。
在我看来,所谓的备考信息、专家指导等这些对于一般同学来说没多大价值,但是对于一些高分段同学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我们在办学中,会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这些来自重点名校的尚未退休的老师们,与原学校都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及时获取一些资源资料。比如每月的月考试卷、每次考前的所谓押题卷,一般学校有重大教研活动,他们都会回去及时参加,去年10月份,我们老师就回校参加南师大教授(高考命题组成员)的讲座。今年4月我们又组织同学参加南师大高朝俊教授的作文讲座,考前我们又及时获取了南师大《数学之友》杂志社的内部押题卷等。
以上几点,纯属我个人对我校优秀学生实施重点培优取得一点成绩的浅薄反思与总结。我相信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在我看来,平常较为优秀的学生这次没考好,就是上天再给你一次努力的机会,我曾说过,一时的失利或许是给了自己一个超越的机会。地利,其实就是环境和氛围,基础环境需要办学者提供,学习氛围需要我们共同营造。而最最重要的人和,则在于学生主观努力,学会总结反思,科学高效的复习备考。上述三点具备,我相信更多的优秀者可以通过一年的重塑让自己更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