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年一度的高考季一样,“复读”这个词随着每年高考也周而复始地出现。顾名思义,“复读”就是今年高考失利,再读一年,来年继续参加高考,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条路上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选择复读,你认真思考过吗?
一、 “非名校不读”要慎重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广大家长和考生不再是简单的追求只考上大学,而是在追求上“好大学”。
在众多的复读生中,有不少考生因几分之差与名校失之交臂。“我就想上清华,别的学校根本不考虑。”考生小张从高中开始就把考上清华列为自己的目标,在填志愿的时候也只填了清华一所学校。成绩公布后小张与心仪的大学擦肩而过。这些考生对结果心存不甘,很想通过一年的努力拼搏,争取明年考上理想的大学。还有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考生,认为在这次考试中自己发挥失常,从而选择复读。
北京某复读学校统计显示,今年到该校报名的文科生中,600分以上的已有40人,理科生620分以上的有98人,其中理科最高分达到683分,与清华调档线差8分。该校去年报名的高分复读考生仅占报名学生的10%,今年已达到25%。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这是一所大别山脚下小镇上的中学——毛坦厂中学。今年该校招46个复读班,总计复读考生近8000人,复读一年平均提升分数近100分。该校被网友封为“亚洲最大的高考机器”。该校以管理严格著称,被学生称为“地狱”,但生源仍源源不断。
近年,一些985、211高校为高分考生特意预留二志愿招生计划,但每年都有个别高分考生被录取后却不到学校报到。这些不报到的考生,要么是因没有被自己理想院校录取,要么是不想就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其中不少考生最终选择了复读。
由此可见,在复读生这个群体中有很多一部分考生是想上“好学校”的高分考生。有的人认为,高考的目的就是“考大学”,甚至认为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有美好前程。但是,好大学和成才之间并没有这种必然联系。比如,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巨头”之中,虽然不乏名校毕业生,但也有马云、马化腾这样出身普通院校的风云人物。
如果因为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而放弃上大学机会,就更不可取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各种人才,每一门专业学好了都有用武之地。况且,很多高校都给大学新生提供转专业机会。入学后考生还可以通过就读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等途径来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同样能使自己成为更具实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复读有风险有代价
复读对考生而言是一次挑战,对于每一个家庭都是一种煎熬。
复读生心理压力大,不仅有因考试失利而带来的挫败感,还有父母、亲友和外界的期望。面对压力有的考生信心百倍、越战越勇;也有的考生因不堪承受高考压力,成绩平平没有进步,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高四生朱倚乐(化名)是2010届学生,当年考上华南理工大学,读了两年之后因专业不合适而选择复读。今年高考他取得了649分的高分(理科)。
考生小刘去年高考只考了391分,没达到当年北京市理科的三本线。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决心复读,并向家长承诺:复读一年一定能考上大学。为了遵守承诺,他又投入到刻苦的学习状态中:“这一年我虽然不敢说是废寝忘食,但也可以说是格外努力,有苦有甜。”今年高考,小刘比去年提高了159分,以550分的好成绩达到了北京理科一本线。
然而复读路上充满艰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挺过来。每年都有一些复读考生参加高考成绩反而下滑,被录取的高校感觉还不如上一年,白白浪费一年宝贵的时间。
“我走了”给父亲发完这条短信后,19岁的洋洋从自家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今年是他第三次参加高考,没有等到高考成绩公布,就做出了这个极端的决定。
另外,复读还可能受到其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年考题难易程度变化、录取分数线大幅调整、某些学校专业报考条件受限、复读学校的师资良莠不齐等,都可能导致考生再次失利。还有,多读一年书就要推迟一年走上工作岗位,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复读还给考生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复读一年的费用从1万到4万元不等,艺术类复读生的花销更大。这笔费用远远超出一般工薪阶层家庭的预算。
复不复读虽是个人的权利,但在能上大学的情况下而选择复读是一种浪费。
三、考大学不是终点
不管升学率如何上升,总还会有人在高考中落榜。2013年各省高考招录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无论录取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勇敢面对。高考虽然是人生重要的一步,但并不是人生唯一的一步。
高考成绩优异当然值得高兴,但也不能认为从此“解放了”,更有价值的学习才刚开始,人生路上还有其他一系列“考试”。
高考失利的考生也不要气馁。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一样可以开拓不一样的前途。高考失利后,除了复读,考生还有很多种选择:出国留学、参加自考、参加成考、参军入伍、选择就业……考生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成才道路。
如今教育事业日益发达,考生接受教育途径很多。没考上大学,不等于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努力进取、奋发向上,行行都能做出名堂。
一年的时间很宝贵,请考生和家长三思,然后再决定是否复读。(琳琳)
|